
在亚洲之窗






























名字作为桥梁

阿提拉
The name recalls the legendary 5th-century ruler - Attila the Hun. In Hungary: a symbol of fearlessness and force.
In Chinese-Mongolian memory: a father, a warrior, a noble horseman.
To carry this name is to carry the code of the steppe - the pulse of nomadic bloodlines, the reverence for motion, lineage, and horizon.

昆纽
这个姓氏在匈牙利语中意为“轻松”。
它意味着努力而无压力。
精准,无压力。
对于艺术家来说,它代表了一种工作方式:
直接。严格。自然。

“Keniu” 珂纽
在中文里,
珂——珍珠层、珍珠或白玉。
纯洁、坚韧和高贵的象征。
纽——结、关节或重要环节。
连接、枢轴、本质的象征。
它们共同构成了优雅与结构、东方与西方之间的桥梁。
精准。安静。持久。

庄子曾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翩翩起舞,无忧无虑,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庄子。醒来后,他陷入深深的迷茫:究竟是梦见自己是蝴蝶的庄子,还是梦见自己是庄子的蝴蝶?
- 庄子(约公元前 369 年 – 约公元前 286 年),道家哲学家
加博·帕塔基
艺术史学家
匈牙利科学院人文研究中心艺术史研究所
王巨猛: 您的作品色彩饱和度很高,尤其是红色和蓝色调。这是个人偏好还是象征意义? 阿提拉·孔纽: 在我的创作中,专注始终是首要因素——与地球和宇宙中的元素能量连接。 蓝色代表空气和水:海洋、河流,以及生命中蕴含的浩瀚女性力量。 红色代表男性活力——那种积极向上的能量,没有它,生命就无法存在。 王巨猛: 您的绘画反映了您的视觉体验和旅行经历吗? 阿提拉·孔纽: 一直如此。我深深地被大自然的力量所感动——大海,阳光照射在植物上的效果。 但在每次创作之前,我都会先进行内心冥想,专注于所有这些反映自然和谐的体验。 绘画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王巨猛: 您觉得您的技巧独特吗? Attila Konnyu: 是的——我相信每位艺术家都必须找到能够体现自身个性的技法。 只有这样,你才能真正地表达你的立场。 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却意义非凡,因为最终,艺术家会在作品中遇见真正的自我。 我很感激自己已经达到了这个境界。 王巨猛: 你如何看待当代艺术中的现代潮流? Attila Konnyu: 时尚潮流永远存在,尤其是在互联网媒体的世界里。 但我相信真正的艺术并非潮流,而是创造原创性的东西,能够对人们产生根本性的影响。 我努力坚持这一点——原创性而非流行性。 王巨猛: 从哲学角度来看,你如何在作品中体现更深层次的思想? Attila Konnyu: 在冥想状态下,我让潜意识引导我。 我的雕塑和绘画源于一种韵律——无形逐渐成形。 材料仿佛跨越了人类的界限。这个过程不仅是物理的,更是情感和精神的。 单靠绘画无法完全表达,但当雕塑与绘画相遇时,便为观者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这就是我的目标:超越视觉,进入深刻的感受。
情感的色彩

王菊萌
艺术史学家、首席策展人、悦来美术馆馆长
阿提拉·科纽 (Attila Konnyu) 在国际色彩抽象艺术的轨迹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他的创作实践代表了四十年来对色彩和形式的形而上学和情感潜力的持续探索。 本次展览“冥想”汇集了阿提拉·科纽的一系列重要作品,探讨了感知的现象学以及艺术表达的精神维度。 艺术家通过极具个人特色的视觉语言,构建出既扎根于物质又超越概念的构图,引领观者进入一个沉思的空间。 在他的调色板中,我们还能感知到构成三维印象的变幻姿态,唤起一种浮雕感和雕塑般的临场感,这也是他作品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红色和蓝色主导着他的色彩语言,几乎成为他抽象风格的个人象征。我将他的作品分为“红色”和“蓝色”。 在红色调的作品中,阿提拉·科纽运用鲜艳的深红色,传达出一种奔涌的激情——一种精神狂热的幻觉,仿佛艺术激情的鲜血正从他的血管中迸发而出。 这种激情中蕴含着一种无形的力量,深深地触动着观者的情感。 这些红色作品常常呈现出红与黑之间动态的张力。 黑色如同飘荡的烟雾,在红色的空间中弥漫着一种混乱与神秘的感觉。 阿提拉·科纽曾说过:“任何想要看到光明的人,都必须冒险进入黑暗。” 他的蓝色调作品深邃而浪漫,占据着视觉的主导地位。 偶尔,橙色和明黄色的点缀出现,如同深海中闪耀的星光。 这些作品中神秘的黑色形态似乎无限延伸到我们的神经系统中,活跃、丰富,又高度敏感。 这些画作引发无限遐想,体现了艺术家对世界的独特感知。 如果要对他的作品进行分类,我会将阿提拉·科纽的作品归入抒情抽象的范畴。 他以细腻的敏感度表达生活,将身体、思想和灵魂融合成一个独特而梦幻的景象。 他对爱的体验非凡,并通过柔和而独特的艺术视角传达出来。 阿提拉·科纽的画作充满动感,能够触动我们内心深处沉睡的某种东西——一种早已被遗忘的痛楚,仿佛这些无形的特质正在缝合旧日的情感创伤。 他的作品明显优先考虑个人情感和精神体验,而非现实主义的表现,并采用一种深刻的主观手法。 这些画作在心灵与视觉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正如阿提拉·科纽本人所描述的:“我的作品是情感能量的视觉表达——是宏观宇宙中若干固有的微观相互作用的体现。” 他的艺术作品蕴含着丰富的解读;其意义并非固定不变,而是开放给每位观者在作品中探索和发现。 从哲学角度来看,阿提拉·科纽的抽象艺术受到存在主义的影响,并体现了现象学的元素。 “存在先于本质”的理念肯定了个体的独特性——这一点往往难以完全把握。 他的绘画作品通过直接的体验式意象来抽象现实,而非复制客观世界。 作品的多样性展现了阿提拉·科纽充沛的创造力。 本次展览不仅能欣赏他绘画中对色彩的抽象运用,也邀请观者与他的雕塑作品互动。 在幽暗的静谧空间中,观者可以静坐、反思,并体验画作所蕴含的情感——艺术所能带来的精神上的苦难和崇高的喜悦。

拉斯洛·埃尔德斯
馆长
匈牙利布达佩斯
这则源自道家传统的开创性寓言,概括了道家思想核心中认识论的模糊性和本体论的流动性。 只有那些真正深入研究过这一形而上学领域的人,才能开始阐释道家那不可言喻的原理。 在中国古典哲学经典中,许多思想家将道归于一种微妙的物质性——将其与超越经验分类的精致、原始的基质联系起来。 道通常被视为一种充满活力的生成力量:自生自发、自我调节,并具有持续的转化能力。 它并非一个静态的形而上学概念,而是一个动态的、充满活力的原则,支撑着一切现象。 艺术——尤其是绘画、书法以及禅宗修行的表演维度——长期以来一直是表达道的渠道。 阿提拉·孔纽的作品必须置于这一传统之中。 他的创作源于深度冥想,体现了道的内在自发性和内在的连贯性。 至关重要的是,在这种语境下,真正的绘画的精髓并非局限于技艺的精湛或姿态的技巧。 相反,当艺术家成为道的载体——灵魂本身融入作品时,它便会发生。 艺术成为一种中介结构,通过它,不可见的、无意识的、不可言喻的事物变得可感知。 这种哲学取向贯穿了阿提拉·康纽创作的方方面面。 悦来美术馆以其环境融合和生态前瞻性的视野,为展示此类作品提供了理想的场所。 其建筑的开放性——水、光和自然材料的相互作用——营造出一种沉思的氛围,与欣赏阿提拉·康纽的艺术作品独一无二。 博物馆宽敞的空间使其能够全面展示艺术家的作品,涵盖绘画、数字媒体、装置、雕塑、平面设计和影像艺术。 这些作品形式多样,却都蕴含着一种贯穿始终的冥想方法,这种方法在各种媒介和表达方式中始终如一。 在阿提拉·孔纽的数字作品中,人们可以感受到与罗夏墨迹测验的投射心理学的共鸣,即形式引发主观解读和情感联想。 相比之下,他的绘画作品似乎在引导原型能量——从集体无意识中汲取的原始能量,并以抽象却又引人深思的形式呈现。 中国美学理论“气韵”(通常译为“精神共鸣”或“生命力”)认为,艺术作品必须拥有这种充满活力的能量才能获得真正的意义。 仅仅掌握技巧是不够的;艺术家必须内化并传递生命本身的韵律。 Attila Konnyu 的装置作品《心》由球形结构、镜面、集中照明和同步心跳的声响构成,引领观者进入一种具身反思的状态。 这是一个构建的冥想环境,道作为源头和结构,在此既被隐藏又被揭示。 自古以来,不同的文化都将艺术灵感归因于超越自我的力量:古希腊的神性,日本的情感核心(心),以及在中国,道既是审美创造的源头,也是归宿。 悦来美术馆的视听展厅为展示 Attila Konnyu 的电影和表演作品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场所——他通过这些媒介来探究人类的亲密关系、人际关系以及艺术在更广泛的自然和时间循环中的存在功能。 他的平面作品,初具雏形却又独立自主,如同原始认知和情感的痕迹,绘制出一幅内心状态的图谱。 这些作品构成了展览的重要组成部分,连接着冥想与物质。 近年来,阿提拉·孔纽的作品已在中国三十多家博物馆和美术馆展出。 他可以说是这一时期在中国展出作品最多的外国艺术家之一。 他的作品在中国经久不衰,不仅归功于其美学价值,更源于其与东方思想根基的哲学契合。 他的创作实践植根于冥想,并与道家世界观相契合,持续在当代中国观众中引发深刻共鸣,尤其是在悦来博物馆这座富有反思性的建筑中。


王菊萌访谈
艺术史学家、首席策展人、悦来美术馆馆长
王巨猛: 您的作品色彩饱和度很高,尤其是红色和蓝色调。这是个人偏好还是象征意义? 阿提拉·孔纽: 在我的创作中,专注始终是首要因素——与地球和宇宙中的元素能量连接。 蓝色代表空气和水:海洋、河流,以及生命中蕴含的浩瀚女性力量。 红色代表男性活力——那种积极向上的能量,没有它,生命就无法存在。 王巨猛: 您的绘画反映了您的视觉体验和旅行经历吗? 阿提拉·孔纽: 一直如此。我深深地被大自然的力量所感动——大海,阳光照射在植物上的效果。 但在每次创作之前,我都会先进行内心冥想,专注于所有这些反映自然和谐的体验。 绘画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王巨猛: 您觉得您的技巧独特吗? Attila Konnyu: 是的——我相信每位艺术家都必须找到能够体现自身个性的技法。 只有这样,你才能真正地表达你的立场。 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却意义非凡,因为最终,艺术家会在作品中遇见真正的自我。 我很感激自己已经达到了这个境界。 王巨猛: 你如何看待当代艺术中的现代潮流? Attila Konnyu: 时尚潮流永远存在,尤其是在互联网媒体的世界里。 但我相信真正的艺术并非潮流,而是创造原创性的东西,能够对人们产生根本性的影响。 我努力坚持这一点——原创性而非流行性。 王巨猛: 从哲学角度来看,你如何在作品中体现更深层次的思想? Attila Konnyu: 在冥想状态下,我让潜意识引导我。 我的雕塑和绘画源于一种韵律——无形逐渐成形。 材料仿佛跨越了人类的界限。这个过程不仅是物理的,更是情感和精神的。 单靠绘画无法完全表达,但当雕塑与绘画相遇时,便为观者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这就是我的目标:超越视觉,进入深刻的感受。

加入工作室圈子
工作室更新、新作品和展览邀请 - 直接发送到您的收件箱。